博物馆中的清明节:既追远又传承
He Nan Ri Bao·2025-04-06 23:37
在郏县三苏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长眠之地没有缭绕的烟火,唯有松柏掩映下的石碑静立。园中 至今保留着宋代"以文代祭"的传统。清明,不仅是血脉的追远,更是文明的传承;既有对生命逝去的敬 畏,也有对文化永续的期盼。(记者 张体义) 清明节当天,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别开展了甲骨文里的诗意清明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以"清明溯源"拉开序 幕,结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古典诗词,利用甲骨卜辞作为媒介讲述"清""明"二字的演变历程,用"博 物馆+节气"的方式创新表达传统文化。 洛阳博物馆推出"赏宫廷文物拓春和景明"清明节主题亲子活动,鼓励大家在活动前踏青赏春,收集心仪 的植物叶片、花朵、花瓣等带到活动现场。 4月4日上午,安阳博物馆开展"清明·情思别样寄"主题社教活动,除了讲解寒食节起源以及清明扫墓、 踏青、插柳等传统习俗,还现场举行绘制风筝、放风筝等活动。 岁月轮回,时序更替,又是清明。清明假日期间,我省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清明节社教活动,热闹 异常。 河南博物院东楼二楼"唐宫夜宴"体验厅,武则天金简、绘彩陶伎乐女俑、凤首箜篌、胡腾舞俑、李白 《上阳台帖》等数字化国宝近在眼前。 4月4日,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精心策划,在城市考古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