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债问题问责之后,如何筑牢财政风险防线
Nan Fang Du Shi Bao·2025-04-19 16:21

除了政绩观的偏差,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上的不规范也是导致隐性债务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地 区,财政预算管理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存在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的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加 剧了财政收支矛盾,也为隐性债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也就是说,某些地方政府即便没有主观意图,也 因为指导思想上的松懈,和日常财政操作水准的低下,有可能最终引发大举隐债。 本次财政部对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的问责,彰显了中央政府对隐债问题的严肃态度。但根治还需要进 一步加大问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那些违反财经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和责任人,还应 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财政部公开曝光了6起已完成问责的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典型案例。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违 规捆绑包装PPP项目,到吉林四平市的隐性债务化解不实,再到黑龙江佳木斯市承诺社会资本方最低收 益回报等,这些案例揭示了个别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上的漏洞,令人错愕。众所周知,近年来从中央到 地方为化债不遗余力,也卓有成效。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语境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债务规模、 改善债务结构、减轻债务负担更是头等大事。部分地方政府好不容易接近化债成功,难道又要前功尽 弃,重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