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随笔:机器人“摔倒、爬起”的背后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张辛欣)一场"人机共跑"马拉松后,有关"机器人跌倒又爬起"的话题持续 冲上热搜。尽管比赛中的一些"翻车现场"和人们心中对完美机器人的期望有落差,但更多的网友给予了 积极评价——"谁的成长路上不摔跤呢?" 学会走路,先要学会摔跤。正如人们所说,人形机器人跌倒、爬起,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具身智能向前 的阶梯。 产业的发展要通过不断试错和调整来找到正确的方向,问题是最好的标尺。 以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例,起步之初曾面临各种质疑,经历路线选择的焦虑、技术的推倒重来和整个 产业体系的迭代。面对"低温趴窝"问题,加速对电池续航里程的攻坚;针对充电难推广难,提速基础设 施建设和换电等新模式发展……正是在化解问题中持续不懈攻关,才有了今天结出的硕果。 "10年时间、10亿美金、10%成功率"——医药界关于研发新药的"三个10"定律背后,既道出了创新的艰 辛,更体现了敢于试错、勇于纠错的厚积薄发。 今天,无论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还是合成生物、量子通信,都面临着技术路线的选择、应用场景 的突破。未来产业的竞速也要求我们在打破常规、大胆探索的同时,把问题当课题,在破解难题中填补 空白、突破卡点,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