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旅游”看城市文化消费新范式
Bei Jing Qing Nian Bao·2025-04-24 09:20
人间四月天,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为期9天的时间里,透过北影节这扇"光影之窗", 不仅可以看见影片与影迷双向奔赴,还可以洞见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感悟中国电影兼容古 今、交融中西的时代气象。 尽管"电影+旅游"模式前景广阔,但仍需警惕两个误区。一是IP转化流于表面,若仅将取景地作为 营销噱头,忽视文化内涵挖掘,易导致同质化;二是短期效应依赖,若缺乏持续内容供给与配套服务, 热潮褪去后难免陷入疲软。因此,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不妨建立"内容创作-场景开发-运营服务"的全 周期机制。如联合影视公司开发主题线路剧本杀、推出电影衍生文创、培训影旅向导等,让光影经济 从"节展爆款"发展为长效引擎。 北京此次尝试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文旅消费,还在于验证了一种可能性:当电影从银幕走向街 道,文化消费便具备了重塑城市空间的力量。进一步而言,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电影基因"植入城市 肌理,让游客在漫步中自然感知文化脉络,而非被动接受商业包装的文化快消品。若能做到这一 点,"跟着电影去旅游"或将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升级的经典样本。光影交织之处,恰是对城市文化生命力 作出的鲜明注脚。 【责任编辑:杨鑫宇 编辑:王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