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薪族走向星巴克,传统工作形态瓦解的背后
Xin Lang Cai Jing·2025-04-30 07:21
智通财经记者 | 丁欣雨 智通财经编辑 | 张友发 前阵子,一套投放在地铁站的广告激起了网络的舆论水花。广告里,不同主人公发表他们迎来"第二人生"的心声:裸辞两个月的女生去澳洲做洗碗工,渐渐 克服了没钱的恐惧,"写字楼没我的位置,恰好我也不想回去";不被妈妈支持做博主的"全职女儿",白天复习国考,凌晨拍片修图剪视频,最终在上岸的同 时收获了粉丝10w+;93年出生、一年失业三次的985硕士,大方承认自己倒霉,"自由自在的日子里,快乐就是我的工资"...... 然而有的网友却并不受感动,他们解读出藏于"解放叙事"背面的内涵——"日子自由自在"投下的阴影是接受没有工资的现状,进行个人运气归因;副业成功 则需要用打鸡血式地自我剥削来实现。当快乐并非建立在主动选择任何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反而更像他们被稳定生活抛下后消化不顺、接纳现实的结果时, 快乐也带有了一点掩饰困境的欺骗性。同时,"有毒的乐观主义"也会让那些依旧在困境中感到挣扎的人们更加内耗、自抑,把攻击的矛头对准自己。 微博截图 网友因过度宣传自由职业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恰好也能跟另一个社会事件呼应上。去年开始,一种名叫"假装上班公司"的场所在互联网上被注意到,暂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