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写:古村“球火”引客来
Xin Hua Wang·2025-05-02 11:31

新华社广州5月2日电 题:古村"球火"引客来 新华社记者田宇、钟焯 5月1日,广东肇庆端州区白石村。夜色已浓,荷花池畔围满了游客。 19时52分。 灯光渐渐暗下来,一场甩火球表演即将开始。 52岁的表演者李炎紧了紧身上的红腰带,阔步走上舞台,点燃舞台两侧的火盆。一会儿,这将成为点燃火球的火种。 肇庆端州是出端砚的地方。端砚石质柔润、发墨不滞,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村里许多人世代以此为生。 当地流传,甩火球起源于北宋年间。当时包拯任端州知府,处理了官员敛取贡砚、欺压砚工案件。百姓们为表达对包拯的感激,也为庆祝丰收、 辟邪驱魔,祈求国泰民安、红红火火,兴起甩火球的民俗。 5月1日,肇庆端州甩火球民俗表演。(吴勇强 摄) 表演正式开始。李炎用粗绳拴住龙眼叶球,放到火盆里引燃。紧接着,只见他扎起马步,两只手一前一后握紧绳索,甩过头顶,开始旋转——几 秒之后,火苗迅速壮大,变成火球。 另一侧,同台的演员同步动作,两"球"火呼应着转起来了。 在激情的音乐中,欢呼声、掌声、尖叫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火球由干燥易燃的龙眼叶组成,叶片厚实耐烧,每个大概20斤重。里面还填充鞭炮,燃烧起来噼啪作响,一公里外都能听到。 19时5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