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破解黏土春耕难题?南农自主研发的“变形金刚”出招了
Yang Zi Wan Bao Wang·2025-05-05 03:17

谈及研发历程,郑恩来坦言,团队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针对长江中下游黏重土壤"播深难控制、种床难成型"的痛点,团队创新性设计了自适应播深 调控装置,将播种深度精准控制在2-3公分,既避免浅播晒种、又防止深播闷芽。 近日,位于南京六合农业基地里,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郑恩来教授团队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春耕"。记者在现场采访看到,随着无人驾驶 拖拉机拖着小麦智能精准耕播复式作业机驶入田间,秸秆粉碎、旋耕整地、精量播种、变量施肥等工序一气呵成,展现出智慧农业的硬核实力。 国内首创复式作业机,攻克四大技术难题 "注意看,这几道工序就像变魔术一样连贯。"郑恩来站在田埂上向记者解说,机器驶过之处,秸秆粉碎、旋耕整地、精量播种、变量施肥同步完成。 记者了解到,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黏重、秸秆量大、播种施肥精度低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小麦生产。南京农业大学郑恩来教授团队历时7年攻 关,研发出了国内首台针对该区域的小麦智能精准耕播复式作业机,一举攻克四大核心技术。 这些核心技术包含"前粉后旋秸秆黄金粉碎术",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与还田效率低的难题;"仿生抗粘种床整备技术",构建出疏松洁区的种床,为种子发 芽创造最佳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