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大豆市场扛住“压力测试”,原因有哪些
Di Yi Cai Jing·2025-05-05 12:00

专家称,替代、减量和增产是中国大豆市场维持健康发展的三个核心思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曾是主要的供应国之一。受本轮加征关税影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 大豆数量锐减,但中国大豆市场始终保持稳定。 近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豆采购量从4月10日当周的7.28万吨骤降至4月17日当周的仅 1800吨,降幅超97%。反观中国大豆市场则表现出较高的韧性。4月上旬,国内豆粕价格出现一轮明显 上涨行情,出厂均价累计涨幅达三成,此后在下旬从高点回落。农业农村部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4月 的第四周,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70元/公斤,同比下跌1.1%。预计今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460万吨,较3 月预测一致,整体市场价格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为何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大豆市场能扛住这波"压力测试"?政策工具箱里又有哪些颇有成效的法宝?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院长张智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替代、减量和增产是中国大豆市场维持健康发展的 三个核心思路。尽管美国大豆进口基本停滞,但南美大豆产量却再创新高,大量订单由此发生转移,同 时,许多头部饲料企业正在寻求豆粕减量的饲养方案,既可降本增效又能防范供应风险。此外,通过鼓 励套种、育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