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因材施教”培养面向未来的青少年
Ke Ji Ri Bao·2025-05-14 01:12

在嘉兴市实验小学科技城校区科创中心内,学生们在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动作指令调试。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原标题:"因材施教"培养面向未来的青少年 然而,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建设过程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生长痛"。 首先是人才培养功利化的倾向。如今,不少家长或教育者将孩子的素质培养视为履历的加分项,竞 赛获奖、证书考级等已成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尺。对此,余胜泉指出,要谨防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沦 为"镀金"工具。"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不能成为学生履历上的'标签',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 成体系的学习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他表示。 近日,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正式揭牌。该学院由北京市教委指导,北京中关村学院与海 淀区教委联合发起创办,将汇聚国内31所顶尖高校的师资资源,打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协同育人 通道,让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并获得创意落地与创业项目孵化机会。这一尝试,为人 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将如何育人,未来应探索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 专家。 开辟培养新路 少年人工智能学院的探索早已开始。2022年,重庆两江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