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通潮阁遗址发现“飞阁俯长桥”残碑
Hai Nan Ri Bao·2025-05-16 02:20
澄迈通潮阁遗址发现"飞阁俯长桥"残碑 刻立时间或为康熙年间 "飞阁俯长桥"残碑。 该碑底部残存榫头状结构,无碑座,残高66厘米,宽63厘米,厚约7.7厘米,由火山石单面阴刻楷书而 成,虽上半部分缺失,但93字的清晰碑文仍透露出重要信息。碑文不仅提及"前澄江,后迈岭"的澄迈自然环 境,还引用东坡"飞阁俯长桥"诗句。 据了解,通潮阁是苏东坡南渡北归途中的重要一站。1100年6月,苏东坡渡海赴廉州前夕,曾在澄迈通潮 阁停留,并写下《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中"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 林没晚潮",描绘了北宋时通潮阁"飞阁俯长桥"的景致。 从南宋至明清,通潮阁不断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中,但其建筑历经沧桑,明代正德年间已然倾 塌,晚清随着澄迈县治迁移,老城逐渐没落,通潮阁原址更是难觅踪迹。 经考证,这块残碑宽度与道光十六年《通潮飞阁碑》一致,而碑文中"吴邑侯"成为破解立碑年代的关 键。通过查阅光绪三十四年《澄迈县志》等史料,考古人员推断"吴邑侯"极有可能是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六 年(1683—1687年)任澄迈知县的吴世焜。吴世焜上任后积极修缮文庙、城隍庙等,根据史料记载其忧心邑中 破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