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疆姑娘组多民族“主播团”:博物馆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Zhong Guo Xin Wen Wang·2025-05-18 06:55

5月15日,迪拉热·阿地力江与同学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拍摄民族服饰。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 摄 从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的伏羲女娲图,到龟兹库木吐喇石窟的汉风壁画……在西南民族大学就读期间,迪 拉热·阿地力江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发起成立了校园视频"主播团"——小迪"道中华"工作室。她们通过在 博物馆的"跨时空连麦",在文物中找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 谈及拍摄文博视频的初衷,迪拉热·阿地力江回忆,从小她就因为新疆小河墓纪录片《小河的故事》对 考古产生兴趣。"小河公主的微笑,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疑问的种子,考古是为了什么?" 高中毕业后,迪拉热·阿地力江如愿考入西南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读。在云南进行植物考古 时,迪拉热·阿地力江分析了上千份植物遗存。她研究当地水稻的"时空旅行故事",并认识到,自己手 中每一粒微不足道的炭化植物种子,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见证。"成千上万年以来,随着人群迁徙 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江南的稻米走到了西北,西亚的小麦来到了中原。考古这面镜子照出我们是 谁,照出我们从哪里来。" "在考古中寻找何以中国、何以共同的答案",带着这样的思考,迪拉热·阿地力江频繁走进博物馆,了 解文物背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