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飘过印度洋的稻花香
Xin Hua Wang·2025-05-19 05:51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5月19日电 记者手记|飘过印度洋的稻花香 在阿诺西阿里沃村,农业部技术员朗博阿萨拉玛·拉齐纳正带领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他曾两度赴湖南 培训,如今已成为本地杂交稻推广的中坚力量。 "我的技术都是中国老师教的。"他说。多年来,中国专家不仅推广良种,更注重"良法"的传授:既 在"田间课堂"里手把手教农民育苗、插秧、防治虫害,也通过系统化理论授课,培养本地技术骨干,再 由他们将种植知识继续传授给更多农户。 "这里的农民一直'靠天吃饭',受限于种子质量、种植技术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水稻产量始终上不去, 很多农民吃不饱饭。"中国农业专家胡月舫指着远处的稻田说,"让杂交水稻在这里扎根,第一步是选好 种子。"为筛选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的品种,他与团队带着几十个稻种样本,几乎踏遍了全岛主要稻 区,最终选育出5个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具备高产、抗旱、耐淹等优势。 艾琳·诺嫩贾纳哈里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家的3亩稻田去年首次尝试种植杂交水稻便迎来丰收,"以前种 田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心里踏实多了"。 "可真正的挑战,是让农民接受这些'外来种'。"农业专家宋春芳说。为打消疑虑,专家们在相邻的两块 稻田上分别种植杂交稻与本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