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丝杠的终局是磨床
随着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精密传动部件——滚珠丝杠与行星滚柱丝杠的 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单台设备需搭载14-17根行星滚柱丝杠及30根微型丝杠,特 斯拉Optimus Gen3的量产目标在2026年已达5万台,对应丝杠需求超70万根;若远期产量达百万台,全 球磨床设备需求将新增超100亿元。半导体领域对丝杠的精度要求更高(C0-C5级),进一步推升高精度磨 床需求。 从技术参数看,人形机器人丝杠的传动误差需控制在8-18μm(C3-C5级),表面粗糙度要求0.1-0.4μm,而 半导体设备精度则需达C0级(误差≤3.5μm)。这一标准对加工设备提出极高要求,尤其是多线螺纹、花键 齿结构及螺母内螺纹的精密磨削工艺,成为产业核心痛点。 在基础结构加工环节,多线螺纹与花键齿的复合加工难题尤为突出。传统单线螺纹设计已无法满足高承 载需求,行业普遍采用双线螺纹结构使承载能力提升60%-70%,但线数增加直接导致滚道间距缩短至毫 米级。 螺纹加工成核心瓶颈 行星滚柱丝杠作为高端装备核心传动部件,其制造工艺突破正面临三重技术壁垒的严峻挑战。 并购+研发投入,国产品牌突破在即 国产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