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态环境厅】从秦岭深绿到万里青屏:守护生物多样“精彩”
Shan Xi Ri Bao·2025-05-21 22:43
科学施策,阶段保护。初期采用人随鸟动、严加看护,强化个体保护,后期注重栖息地保护与恢 复。同时,积极探索人工饲养繁育技术,成功攻克饲养繁育、疾病救治和野外放归三大技术难关。 秦岭深处,大熊猫在扩建的栖息地里悠然漫步;红碱淖湿地中央,遗鸥在修复的湖心岛上振翅育 雏;周至山林间,川金丝猴种群稳定增长;陕西洋县朱鹮保护区,曾经濒危的"东方宝石"已逐渐恢复; 于汉中峭壁之上,人工繁育的秦岭石蝴蝶顽强生长;留坝县翠谷中,野化回归的陕西羽叶报春迎风绽 放……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陕西省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 决策部署,积极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监督管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持续利用以及公众参与共建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征集活动。截至2024年 底,我省有6个成果入选,生动展现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树立了先进典范,发挥了示范带动作 用,为提升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引导各地积极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