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具身智能学术争论:机器人技术拐点仍未到来,行业需要纠偏
这场争论的价值,或许正是在于撕开技术理想主义的面纱,让行业在狂热中看清现实。 近日,一场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作是"中国具身智能路线之争"的学术争论,引起了机器人行业的讨论。 一位讨论参与者是许华哲,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简称"清华叉院"),是中国科技顶尖人才培养机构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机器人企业星海图的联 合创始人。另一位则是亚洲第一个获得IEEE T-RO最佳论文奖的周博宇,他是获得该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奖项的"亚洲第一人",同时也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助 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知乎平台中,他们围绕"机器人领域特殊任务研究是否有价值"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整场讨论的原点,是许华哲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具身智能需要从ImageNet做起吗?》的文章。 许华哲在其中提到,传统机器人学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特别"的机器人或者"特别"的任务。比如一个蛇形机器人、一个老鼠机器人,或是让机器人 去包饺子、抖落衣服。这类"特殊任务研究"的任务对科学虽然有用,但对"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几乎没有用处"。 "我认为这种观点显然不对。"在《具身智能:一场需要谦逊与耐心的科学远征》中,周博宇直接指出,具身智能本身是跨学科产物,它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