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第一城,为何把"增收"放首位?
Mei Ri Jing Ji Xin Wen·2025-05-24 15:41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杨欢 连续7年位居全国"消费第一城",上海正在直面挑战。 今年一季度,上海社消零被重庆反超,相差约146亿元。眼下,差距开始缩小,1—4月,上海市实现社消零总额5355.46亿元,同比下降0.3%;重庆5385.43 亿元,同比增长4.4%。 前两天,上海印发《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这也是继今年最大补贴力度的"五五购物节"之后,上海拿出的一份系统性促消 费"打法",无疑备受关注。 纵观《方案》提出的六大行动,不乏新亮点、新举措。首提"丰富悦己消费",被认为是上海培育新型消费的一大特色,"夜校经济""二次元经济"不仅接地 气,也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趋势;而多维度推动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又契合了上海服务消费的旺盛需求和强劲的增长势头。 如果说这些措施仍主要聚焦消费本身,那么,更显"反常"的是,"城乡居民增收行动"和"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被置于促消费的首要位置。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伯超曾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评价,这意味着"上海尊重消费基本规律,明确看到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而作为全国消费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上海这一改变背后的原因,也值得再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