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考核“指挥棒”重振旗鼓 市场资金短期或偏爱基准成份股
Zheng Quan Shi Bao·2025-05-25 18:12
本月上旬,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建立以 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出于对投资者长期利益的考量,《方案》着重提到了公募基 金产品多年来"形同虚设"的业绩比较基准,并明确表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毫无疑问,上述举措击中了公募基金行业"重规模轻收益"的沉疴,以及风格漂移、"交易亢奋"等衍生问 题,一时间也引发业界积极讨论。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公募人士均表示,这一举措将深 刻改变主动权益型产品的底层运行逻辑,基于长周期的考核机制,公募基金在追求超额收益的同时,将 更加注重产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也因此更为凸显。 据此,作为基金经理业绩考核的"指挥棒",业绩比较基准也将重振旗鼓。 基准形同虚设备受诟病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公司根据基金类型、投资范围、投资策略等,为基金设定的一条重要的"基准 线",可以用来衡量基金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25日,纳入统计的超过3600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最近三年业绩能够跑赢 业绩比较基准的仅有948只,占比为26%。 还有部分基金产品跑输业绩基准超100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