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明星机器人公司背后的资本局

文 | 镜相工作室 黄依婷 编辑 | 卢枕 1973年,世界上第一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WABOT-1在早稻田大学诞生。它有一岁半左右儿童的智力,可以通过"嘴巴"进行简单的日语对话,凭借"耳 朵""眼睛"测量距离和方向,再依靠"双脚"行走;行走的速度有些慢,每走一步需要45秒。 半个世纪后,人类在人形机器人身上投射了更多想象——它在家能端茶倒水,在外能跳舞翻跟斗,进厂能打螺丝、搬重物,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比 赛,跑得最快的机器人只花了2小时40分42秒,戴着护具走上擂台也是个像模像样的格斗选手…… 一场扭秧歌表演让我们憧憬人"人"共存时代的到来,也掀起了新一轮机器人的投资热潮。IT桔子数据显示,上半年,机器人领域发生223起融资事件,融 资金额高达232亿人民币,远超去年同期。喧闹背后,是几十家机构、几百位投资人倾注数百亿资金押注的关于未来的构想,而每一家明星机器人公司背 后,也站着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的投资方,在复杂的博弈中左右着机器人公司的技术和商业路线。 我们挑选了几家备受关注的机器人公司,梳理了它们的融资历程和背后的资金谱系,试图理解资本是如何汇聚于此,又将如何影响行业的未来。 人形机器人赛道,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