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推广,将如何助力个人信息保护?
Nan Fang Du Shi Bao·2025-06-06 06:06

日前,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对外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 法》),定于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根据《管理办法》,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的自然人,可以自愿向网络身份 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网号、网证。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体系带来的一大变化是,以往用户的身份信息,直接可被所有互联网平台收集,但现 在用户能选择经由国家背书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证明"你是你"——互联网平台仅得到一个验证"是"与"否"的 信息,这就减少了明文身份信息在多个平台暴露的风险。 需要重视的是,人们习以为常给出的公民身份号码,其实可从中解析出诸多个人信息。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于锐长期从事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研究。据他介绍,公民身份号码共有18位数字:前六 位是地址码,代表居民所在的省份城市;随后8个数字代表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可知所在地的派出所;第17位 表示性别;尾号为校验码。 也就是说,通过一个公民身份号码即可知道某某人户籍所在地、今年多大岁数、是男是女;如果再匹配上手机号 等个人信息,要锁定"你是谁"并非难事。而为了在网络空间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和识别,现在很多互联网服务均需 提供个人实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