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共舞”
Xin Hua Ri Bao·2025-06-06 21:52
■ 对话人 杨 丽本报评论员 姜小莉常州日报评论员 杨丽:抓产业创新,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新能源是 未来产业重要方向之一,常州如何在新能源赛道跑出"加速度"? 姜小莉: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平均每40秒钟,常州的理想汽车自动化 生产线上,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这些数字,勾勒出常州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飞驰身影。今年以来, 已有超过8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落户常州。 常州在新能源产业赛道的崛起,并非依靠先天优势,而是凭借产业布局的前瞻眼光与锲而不舍的"链"式 思维。成立新能源(001258)集团,统筹开放场景资源,让常州化身新能源"发储送用网"全环节的理 想"试验场"。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近零碳园区等创新应用场景不断落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 力。如今,超2000家新能源核心配套企业集聚,全产业链集群已然成型,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实现闭 环,常州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与日俱增。 有产业与创新催生的速度,有连接与合作拓展的广度,有科技与匠心聚焦的精度……近年来,常州坚 持"创新全域化、产业高新化、生态协同化"理念,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平台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