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金融专访|曾刚:科技金融产品“浅创新”等短板仍需突破
Nan Fang Du Shi Bao·2025-06-09 06:38

2178家,这是当前我国科技支行的数量。它们密布全国,成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最贴近创新土壤的毛 细血管,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血液。 "科技特色支行贴近一线,能更敏锐地捕捉创新需求,及时反馈一线情况,推动产品和服务持续创 新。"近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不 过,在他看来,当下我国科技金融产品总体上还存在着"浅创新"、风险定价和贷后管理体系对科技企业 动态变化响应不敏锐、与股权投资等多方联动有限等短板。从长远看,银行应超越"拼速度、拼噱头"的 简单模仿,立足精准服务与差异化竞争,深化科技金融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 谈架构优势: 三级架构体系纵向联动更紧密 南都湾财社:近年来,部分银行在服务科技型企业时,采用了"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分行科技中心-科技 特色支行"的三级架构体系。与传统对公业务架构相比,这种组织架构在哪些方面更具竞争力? 曾刚:"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分行科技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的三级架构体系,较传统公司金融部门有多方 面独特优势。 首先,纵向联动更紧密。总行居于统筹、战略高地,能够集中资源做顶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