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国家任务”,为何落子成渝?
Mei Ri Jing Ji Xin Wen·2025-06-11 15:19
每经记者|杨弃非 余蕊均 淡忠奎 每经编辑|刘艳美 上世纪90年代,时任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的拉法纳玛来到福建,对中国的菌草技术产生了极大兴趣。不久后,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远赴这个南太 平洋岛国,在"刀耕火种"的部落里开启了"菌草援外"之旅。 截至目前,这株"幸福草"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为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成为"科技减贫"与"开放合作"的一个范本。 而在1904年,当新西兰人伊莎贝尔·弗雷泽从中国带着一把猕猴桃种子回到家乡时,她应该不会想到,百余年后,"变身"后的奇异果会再次回到中国,推动 更深层次的科技合作。 作为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建的70多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位于四川的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种质 资源库,吸引来自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的科研人员共克技术难题,向世界各地播撒"甜蜜"。 科学无国界。按照科技部的说法,自2017年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已构建起一个"1+4+N"的框架体系,其中,"1"即机制化举办"一带 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同时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大举措和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