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丨三湘四水间,文化遗产何以焕发新活力?
Xin Hua She·2025-06-14 03:32
让历史遗存揭开面纱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鱼米之乡",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湖南的稻作文明从哪里起源,又历经哪些发展?一代代文物工作者都在 追溯。 这个问题在高庙遗址有了进一步的回答。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7400年前的稻谷粒,这是湘西地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存,为研究 我国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证。 6月14日,我们将迎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这个日子的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主场城市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 湖南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史前遗址、革命文物、传统村落等重要特色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记者随国家文物局"文 物保护看基层"主题活动来到湖湘大地,从城市到山乡,从考古遗址到文博场馆,探寻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中展现新气象的时代密码。 随着高庙遗址博物馆去年建成开放,观众可以在展柜前一睹稻谷粒的风采。 "高庙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丰富多彩的艺术图像等,构建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发展谱系,是追溯中华文明根 脉的重要实证。"高庙遗址保护利用中心工作人员黄桢文介绍,博物馆收录了遗址地前三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展出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