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麦收第一线丨麦田里的科技接力赛
Qi Lu Wan Bao·2025-06-15 08:34

6月11日清晨,齐河县焦庙镇赵官屯村的麦田里麦浪翻滚。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陈玥君裤脚高高卷起, 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收割机后面,不时弯腰抓起一把刚割完的麦秸捻开细看。 近日,在山东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麦收的轰鸣声中,陈玥君的思绪已经飞向了几个月后的秋天。"咱这季麦子收了,紧跟着种玉米。"他对李 叔解释科技小院试验田的夏播计划,"老法子种玉米,一亩地四千五六百株算到头了。我们打算在试验田 里试试密植,种到六千甚至七千株。配上水肥一体化技术,管子直接通到苗根儿上,探探咱这地力的'天花 板'到底多高。" 这计划让李叔直咂嘴:"种那么密?能行?别光蹿秆子不长棒子。"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心里有数,密植田和 传统田挨着种,长势和收成对比,将成为最有力的说服证据。 麦田边,传感器静静矗立,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捕捉病虫害的蛛丝马迹。 "麦收一结束,数据分析就得跟上。我们正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想把这些数据变成'AI田医生'。等玉米出 苗,农户拍张问题照片,'AI田医生'就能给出管理建议,避免乱用药、用错药。"陈玥君他们正一点点"喂 养"这个未来的农业"智慧大脑"。 "李叔,您看这茬口,机器走得又快又干净!"他对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