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高科技 “慧眼”识文物
Ke Ji Ri Bao·2025-06-16 01:05
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让 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科技创新正成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希望与文物界进一步加强合作,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核分析 文物研究平台建设及装备研发,为我国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国际领先的技术和手段。"中国科学院高能 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魏存峰在主题论坛上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 新技术与文物保护、考古研究的结合日益紧密,为人们揭开历史谜团、守护文化遗产提供了强大助力。 中子技术也是一大利器。中子是一种独特的微观粒子,中子成像技术可在不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坏的 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其内部结构和细节,它的穿透性比传统X射线更强,能给文物拍"CT"。 魏存峰团队和故宫博物院合作,对西汉漆鞘铁制书刀进行了研究。中子CT重建切片图揭示了书刀 内部锈蚀的主要成分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还展现了切削刃复合结构、脱胎夹工艺、绷扎裂缝等工艺细 节,为研究文物的锈蚀路径提供了新视野。中子衍射谱精修分析结果也为人们深入了解书刀的材料结构 提供了重要数据。 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物专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