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伍氏口罩”的由来:被忽略的中国贡献
Xin Lang Cai Jing·2025-06-16 06:27

20世纪初,在肺鼠疫中佩戴类似口罩的呼吸器已经被许多细菌学家所接受,缺乏的只是实验室的科学验证, 以及较为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命名。 1910年肺鼠疫的暴发,为呼吸器的大规模试验和普及提供了条件。 1911年1月25日,英国传教士医生嘉克逊(Arthur Jackson)在奉天参与防疫时不幸感染肺鼠疫去世。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医学院,专攻热带医学, 去世前两个月刚到奉天的教会医院工作。他的死因随即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各方争论的焦点是形如颌骨绷带的纱布口罩是否可以有效隔绝传 染。 同样毕业于剑桥大学医学院、 时任哈尔滨防疫总医官的伍连德认为,口罩能够阻隔肺鼠疫的传染,嘉克逊之所以会感染肺鼠疫,是因为他没 有戴口罩或者口罩没有戴紧, 导致吸入了鼠疫菌。因为同样参与奉天防疫的法国医生梅尼就是由于没有戴口罩,几天前刚刚死于鼠疫。但是嘉克 逊的同事认为,嘉克逊受过专业训练,每天工作前都会非常仔细地穿好防护服和防护靴,并戴上口罩、防头罩和手套。 嘉克逊的朋友还展示了他 参与防疫时全副武装的样子。 全副武装的嘉克逊为鼠疫疑似病人量体温 虽然我们无从知晓嘉克逊感染鼠疫的确切原因,但可以看出纱布口罩其实是当时防疫人员的标准配置。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