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装箱漂流记丨“地中海亚历山大”号的13天,见证太平洋上的“抢运潮”与“过剩潮”

每经记者|张韵 程雅 每经编辑|杨夏 "美线市场就像过山车一样,端午节前还是一舱难求,节后一回来运价就见顶回落。"6月11日,有着20 年国际物流经验的货代老蔡感叹。 市场变化太快,令他始料未及。老蔡总结原因:因为运力的疯狂投入,船公司亲手把高运价又给打下来 了。 在这场戏剧性转变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贸易变局。 两个月来,"对等关税"在全球供应链中掀起惊涛骇浪。5月,跨太平洋航线的两端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 象:一方面,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大幅下滑,月底洛杉矶港一半的码头工人陷入了无工可做的窘境;另一 方面,随着中美日内瓦会谈释放积极信号,中国外贸企业闻风而动掀起"抢运潮",美西航线运价一周内 狂飙60%,国内多个港口在月底迎来出货小高峰。 在上海洋山港的盛东码头,业务策划部主任高云峰正在查看最新一期的美国航线简报,"货量比之前多 了很多啊",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6月初的这一周,美国线各船公司的作业量就有4.9万 TEU(20英尺标准集装箱,又称标箱),比上周多了4%,比去年多了18%。 5月23日清晨,"地中海亚历山大"号装载着1900标箱的出口货物,离开上海港,途经釜山港,抵达美国 西海岸。大海上,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