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渤海油田“新探”:能源供应“压舱石”是如何炼成的?
Jing Ji Guan Cha Wang·2025-06-20 02:09

然而,正是对这块"硬骨头"长达十余年的持续攻坚,以及在地震勘探技术和地质成藏理论上的关键突破,最终孕育了渤海上巍峨的石油钻井平台。它所依托 的,是中国东部第一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超亿吨油当量的整装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 6月12日,经济观察报记者搭乘直升机飞抵的,正是为开发这一气田而建造的核心枢纽——"渤中19-6"中心处理平台。从空中俯瞰,它如同一座巨大的工业 积木,被精准地嵌合在蓝色的海面上,钻井平台、生产处理模块、生活支持系统等功能区清晰可辨,通过钢铁栈桥相连,构成了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海上油气 生产、处理体系。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晨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渤海湾水下数千米深处的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指深埋于海底之下、由古老山脉演变而成的坚硬岩体),是中国石油地质专家们眼中一块 既诱人又棘手的"硬骨头"。 "诱人",是因为地球物理信号模糊地暗示着那里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棘手",则是因为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一度认为,这类在漫长地质年代中经受 了高温高压"变质"的古老岩石,已变得致密坚硬,难以形成可供规模开采的储油空间。 这块曾被视为地质"硬骨头"的古老潜山,其内部蕴藏的油气资源,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