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消费创造了“只有我懂”的快乐
Zhong Guo Qing Nian Bao·2025-06-20 02:59

我曾在观看直播间10分钟后抢下一款59元的"捏捏"玩具。那是期末周的一个深夜,我复习到头晕脑涨, 刷到一位博主正在捏"史莱姆果冻",咕叽咕叽的声音配上软软的材质、Q弹的画面,我没多想就下了 单。等玩具寄来后,体验其实并不如预想中那样解压,但在直播间抢购、等待快递、拆箱开封的过程 中,我的焦虑情绪被短暂打散了。 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青年"兴趣消费"行为调研数据》,2024 年中国新青年消费需求类型中,"取悦自我"的占比达46.28%。处于求学、求职、初入职场的不同阶段, 我们在毛绒玩具、模型拼装、live house门票中寻找小小的松弛感。哪怕只是一次短暂逃离,也足以支 撑一个低落期的精神续航。 情绪消费的魅力,还在于它嵌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算法推荐让人总能"刚好看到自己想要的",社交平台 上的情绪表达,又反过来成为平台识别和引导消费的依据。从"白天冰美式,晚上薏米水"的养生焦虑, 到"博物馆文创"的疗愈想象,从景区人像拍摄,到话题周边收藏,这些情绪消费既是个体情感表达,也 逐渐成为身份建构与社会连接的方式。 年轻人的需求与市场在双向奔赴。情绪消费也激发了新的产业活力。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