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压气储能成为绿色能源新名片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背景下,压缩空气储能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 型储能,近两年来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参加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进新国 企——品牌引领·智链未来"活动,探访了中国能建在山东泰安的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3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电站。该电站正冲刺2025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记者深入建设现 场,探寻将空气转化为绿色电能的技术密码。 显著提升调节消纳能力 作为目前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它将无形的空气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绿色电能,设计储 能充电8小时,释能发电4小时,年发电量高达4.6亿度,相当于20多万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 这座世界级储能电站的核心秘密,深藏于泰安的地下废弃盐穴之中。中国能建山东数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总经理刘少勇将该项目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巨大的"打气筒"和"气球"。 "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能驱动'打气筒',将空气压缩至'气球'里形成高压状态。"刘少勇介绍,这里 的"气球",就是盐穴、人工硐室等密封储气库。空气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则以热水、熔盐等形态储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