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6小时航程 川羊“跑”了10年
Si Chuan Ri Bao·2025-06-24 22:43
为迎接这批来自四川的"老乡",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中国-FAO(联合国粮食及 农业组织)-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四川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正在乌干达忙着对接接机事 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乌干达本地山羊和简州大耳羊杂交,可以选育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山羊品种,提高当地山 羊的繁殖能力 此次简州大耳羊种羊出口乌干达,不仅开创了四川自主培育山羊新品种出口的先河,也标志着四 川种畜禽产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6月24日凌晨2时07分,一架载有9只简州大耳羊种羊的飞机,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启程飞赴非洲乌 干达,助力当地畜牧业发展。这是四川自主培育山羊新品种首次出口,开创了全国先河。 来自四川的山羊远赴非洲,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远渡重洋,为何是乌干达? 2012年以来,中国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向乌干达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 员,开展南南合作一期、二期和三期项目。按照"以省包国"原则,四川省派出近60名谷物、畜 牧、水产、园艺、农机等专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当地农业发展。 "山羊养殖是乌干达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年养殖规模可达1700万头。"张小强说。但当地山羊品 种体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