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新观察丨穿雨林下深海,这里的文物普查不一般
Xin Hua She·2025-06-30 12:16

雨林葱茏,水汽氤氲。一位年轻姑娘踩着茂盛的野草在橡胶林中穿行,悉心记录下每一株橡胶树的树围大小、枝丫数量等情况。大部分人可能想 不到,她在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四普")工作。 年轻姑娘名叫符仙瑾,出生于1998年的她,已是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负责人、县"四普"普查队队长。对于保亭县的文物点,她 如数家珍。 "橡胶树也可以是文物,而且是'活着'的文物。"符仙瑾说,这片橡胶林试验田建设于1959年,是那个热火朝天开发海南时代的珍贵见证,2020年 被公布为海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片橡胶林,映照出在海南进行文物普查工作的特殊:独特的热带气候、海岛地形、海洋区位,都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特色鲜明的历史遗存,形成 了特有的普查环境。 "你们看,这些石器多美呀!"拿起一件做工精巧的打制石器,侯亚梅细细介绍起它的制作过程。在出土文物临时库房中,目前编号的石制品已有 6000余件,筛洗出土石制品达20000余件。接下来,它们还将经历漫长的整理研究过程。 图为南或河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制品。新华社记者徐壮 摄 "南或河遗址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当时人类石制品打制和其他丰富生活行为的证据,为进一步的石器技术演变与古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