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铁里程兑咖啡券,种树获碳汇收入,专家呼吁建立碳普惠市场
Nan Fang Du Shi Bao·2025-07-01 05:06

当上海市民用地铁里程兑换咖啡券,哈尔滨农民种植的苗木碳汇变成钱包收入,山西民众查询今日减排 量时,碳普惠已从政策概念悄然融入日常生活。这些散落于城市间的绿色实践,正编织起中国全民减碳 的基础网络。 如何让这些微小的减排量真正发挥价值?6月25日全国低碳日当天,一场于浙江杭州举行的聚焦绿色低 碳与公众参与的论坛上,碳普惠机制作为链接公众与减排行动的重要工具,成为核心议题。 如今,碳普惠机制已经成为各地贯彻执行"双碳"行动和美丽中国政策的主要措施,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27个省份将碳普惠机制作为重点工作,相继发布了碳普惠相关政策。 6月23日,湖州长兴职教集团雉山校区学生体验绿色单车游戏,直观感受减少碳排放量并获取碳积分。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多维场景:推进碳普惠有哪些新玩法? 各地也正通过创新实践激活公众参与。在哈尔滨,冰雪文旅连接了碳积分。哈尔滨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栗 楠会上展示的"碳汇冰城"成果显示:平台联动地铁、商超等场景,日均减碳764吨;在亚冬会筹备中推 出"我为亚冬捐1kg碳"行动,实现多地互认减排量,募集近10万吨。 此外,其还开发了黑龙江省首例农村碳资产。栗楠介绍,"以哈尔滨新区玉林村为试点,开发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