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农工厂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2025-07-02 21:54
本报记者 何蕊 在北京工业大学智研楼一层,有一座智慧农业工厂。"A"字形的种植架上,罗马生菜像含苞待放的花 朵,冒出翠绿鲜嫩的叶心;密密麻麻的藤蔓间,熟透的番茄挂满枝头,散发着红润的光泽。 红绿之间,数控机床、瓜果采摘机械手臂、自动化包装机等智能设备接力运作,形成了一条无人且高效 的生产线,不同经济作物的播种、移栽、定植、收获、物流包装等各生产环节,都实现了全流程、机械 化作业。 作为这座智慧农业工厂的"厂长",北工大教授、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国华眼里满是自豪。从机械 设计领域跨界做智慧农业的近20年来,由他主导开发的这套现代农业智慧工厂化种植模式,已累计申请 获批100余项发明专利,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在不远的未来,这些智能设备将在北京的农业园区、温室正式"上岗",由机器人亲手种植、收获的瓜果 蔬菜有望走上市民的餐桌。 高国华(左)讲解采摘机器人的动作技术原理 打破"最快纪录" 两只"眼睛"一只"手",长长的"喉咙",大大的"肚腩"——这款长相奇特的全柔性果蔬采摘机器人,是高 国华和团队引以为傲的一项科研成果,历经4代技术更迭,在国内同类型的设备中,刷新了从识别,到 采摘、再到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