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学校园向公众开放,咋就这么难?
Xin Hua Wang·2025-07-03 08:00

随着暑期临近,高校大门为何难"打开"的话题,又引发关注。 一种声音是,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独特作用,开得越大越好。也有人对校园 开放表达担忧,比如担心干扰教学科研秩序、增加额外工作量、加大成本开支、升高交通及治安风险、 容易被商业机构利用牟利等。 对此,教育部官网曾在发布有关政协提案答复意见时明确表示,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 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曾经,高校大门普遍敞开,校友返校、市民健身、亲子游园、学术交流成为校园常态。 疫情期间,高校严格入校管控。然而在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后的今天,不少学校还是"扭扭捏捏",校 园大门"欲开又止"—— 有的采取网上预约"限制性开放",但不是名额太少就是预约程序繁琐卡顿,不仅需填报身份信息, 还得人脸识别,将便民流程变成"通关测试";有的像是"挤牙膏",没预约平台不说,还仅限周末刷身份 证入校;有的干脆仍采取全时段封闭,民众压根找不到入校渠道。有网友坦言,想进学校还得"有关 系",或花钱找"黄牛"。 这种规避管理难度、维持"校内平静"的做法,是一些高校管理思维落后、校园治理能力不足的表 现。 大学开放,贵在真诚,重在落实。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