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观评:莫让“规则迷宫”卡住生物医药企业的“上楼路”
Nan Fang Du Shi Bao·2025-07-04 01:31
近期,在一场围绕"灵活放宽生产厂房独栋生产监管"展开的座谈会上,广东省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 示,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当前取证审批采取了"一企一策"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至今虽有两家药企获批"上楼",但不少药企称个案有限,参考价值不大。对企业而言,投产是 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计提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有药企坦言,相关部门模棱两可的回复无法化解 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投入巨资改造厂房后,仍可能因非独栋而面临无法获得生产许可证 的风险,"这个风险实在担不起"。 2024年至今,李斯霞跑遍了深圳十几个医药产业园区,仍在为寻找一处7000平方米左右的独栋厂房奔 走。李斯霞是深圳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常务副总裁,她所在企业的一款干细胞新药,即将进入商业化阶 段,亟须合适的生产场所。 深圳近年来推动"工业上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超大城市发展制造业土地空间紧张的困境,也帮助了企 业进一步降本增效。然而,这一政策实惠却与药企基本无缘。李斯霞被告知,因药企的特殊性,只有独 栋的厂房才更有可能获批生产许可证,而想要"上楼",至今成功的个案寥寥。 "进驻或有意向进入'工业上楼'项目的多家药企,都面临着申请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