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业储能步入价值竞争新阶段——访新能安储能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马金鹏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2025-07-04 05:32

136号文件的出台对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及电化学为主的新型储能系统均产生深 远影响。 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 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 易、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并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 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新规之下,储能行业发生了哪些转变?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又 当如何破局?近日《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新能安储能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马金鹏。 从"强制配储"到"市场化盈利" 低价内卷竞争不再是主旋律 自2017年青海省首次提出强制配储以来,全国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类似政策,我国储能 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 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远超2021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 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飞速发展下,不健康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弊端。"实际上,此前在政策扶持下的国内储能 市场并没有打通商业模式。投资商在项目进行财务模型测算时,都将储能的这部分投资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