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抖机灵的商标增加交易成本
Zheng Quan Shi Bao Wang·2025-07-08 14:08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方便面品牌,在包装上印上"多半"标识,有好事者看了一下重量,确实比普通款要重 一些,但也没重到多一半的程度。印上去的不过是个商标。2018年,商家推出"多半袋"回馈消费者,加 量不加价。当时的回馈之举,如今成为企业宣传的文字游戏。该品牌平日里给人印象是物美价廉,此举 令品牌形象受损。 还有很多商标打起了擦边,山里来的土鸡蛋,"山里来的土"是商标;壹号土猪,"壹号土"是商标;德子 土鸡,"德子土"是商标;120W充电头,"120W"是商标;百分百椰汁,"百分百"是品牌。 消费者以为买到的商品,和商家提供的商品,可能不是一个商品。消费者如果要追责,商家可以用商标 名称来应对,似乎可以规避自家责任。如果只是广告呈现,商家确实可以逃脱责任。比如方便面广告看 着很诱人,里面有肉眼可见的大颗粒肉块,但实际上小得可怜。住宅样板间装修漂亮,工作人员会告知 只是产品展示,非真实交付。 商家通过注册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商标来误导消费者,增加了消费者辨识成本,把精力用在这方面的企 业,显得颇为聪明,但长期来看会丢掉消费者的信任。 超市里调味品区域,瓶子表面很多有"0"或者"零添加"标识。前些年酱油闹出添加剂风波,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