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新规之后 高频交易上演“变奏曲”
Jing Ji Guan Cha Wang·2025-07-09 09:38
7月7日,随着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正式实施,中国资本市场迎 来程序化交易的强监管时代。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细则》实施之前,一名在沪上私募机构任职的程序员便根据公司合规要求修 改了算法参数,原策略每秒报单400笔,现在最多30笔以内。 一家百亿量化私募机构相关人士表示,第一,《细则》对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做了进一步细化,但 对这四类异常行为如何才算触发"一定标准"没有公布明确细则;第二,《细则》对于高频交易的认定标 准,与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 这名程序员称,公司投研负责人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感慨地说:"每砍掉一档频率,年化收益就相当 于损失0.8%甚至更多。" 不少受访的私募业内人士表示,新规"直刺"量化高频交易的核心地带,高频策略的生存空间将被系统性 压缩。 剑指高频 《细则》指出,若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交易所可按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强 制停牌等处置措施,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若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甚至可采取临时停市等措施并公 告。 《细则》还首次明确定义高频交易: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达300笔以上,或单日累计超20,000笔均被 认定为高频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