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月球背面演化历史首次揭开
Ke Ji Ri Bao·2025-07-10 01:30

取得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其中,4项成果当天 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 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福元表示,这一系列研究成果 被《自然》选为封面,既说明研究工作揭示了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演化历史,也说明嫦娥六号样品 的返回和研究创造了月球探测的历史。 嫦娥五号样品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嫦娥六号样品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都是举世瞩 目的成就。嫦娥五号着陆在月球正面的年轻火山活动区,填补了月球晚期演化研究的空白。过去阿波罗 计划只采集了30亿年之前的样品,而对于月球30亿年以来的演化历史并不清楚,嫦娥五号样品发现20亿 年前的火山活动,将月球火山活动历史延长了10亿年。 而嫦娥六号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填补了月球背面演化研究的空白。月球背面最引 人注目的地貌当属南极—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月球三大构造单元之一,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 划期间被命名,到90年代中期,人类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