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大荔冬枣园里来了AI采摘机器人
"用机器人采摘冬枣,能不能行?"2024年8月,这个想法便在渭南市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 书记马红丽心中萌生。 转机出现在2024年11月。马红丽前往深圳,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王勃然探讨冬枣产业 发展难题。"用机器人采摘冬枣,能不能行?"想法一出,立刻得到回应。 一场科技助农"接力赛"就此展开。 今年全国两会上,马红丽提交建议,希望通过AI采摘机器人等推动农业"火花技术"赋能果业可持续 发展。 冬枣产业是大荔县的主导产业。目前,该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红丽经 常听到群众反映:每到采摘季,大家就犯愁。 为啥犯愁?大荔县两宜镇果农申红钢说:"天不亮我们就得进大棚,赶在太阳升起前多摘些冬枣。 到了中午,大棚里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根本待不住人。雇人采摘冬枣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熟果得抢 收,晚了就落果。" 像这样的话,马红丽听了无数遍。她想:"周边家家户户都种冬枣,要是有更高效的采摘办法,果 农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7月4日,在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冬枣大棚里,马红丽激动地说:"从全国两会建议到AI采摘机 器人进大棚,我兑现了对乡亲们的承诺。" 冬枣大棚里,一台白色机身、配有精密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