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后七村”酿出特有的“甜”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2025-07-14 21:27

本报记者 李瑶 站在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的石阶上,76岁的沙塘沟村老党员胡永旺指着远方的燕羽山:"1940年,白乙化团长就在那儿打埋伏,现在山脚下跑的是旅游大 巴。" 80年光阴流转,这片曾被日军烧得"只剩三间半房"的深山村,如今是京津冀红色教育热土、绿色休闲胜地。以沙塘沟、霹破石、铁炉等"红色后七村"为中 心,平北抗日根据地大庄科正演绎着新时代的"红绿"交响曲。 铁炉村新貌。 位于霹破石村的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本报记者 李瑶摄 人们在沙塘沟村英雄广场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大庄科乡供图 位于铁炉村的拓邦双秀湖露营地。 抗战岁月 北斗七星下的抗战堡垒 让每个村庄都成为有故事的景区 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不远处的英雄广场上,总有一支支党员队伍在此列队肃立、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的声音久久回荡。 "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儿,送他上战场。这是80年前我们老区人民赤诚的心。"纪念馆几乎每天都会迎来参观者,沙塘沟村第一书记郑珊珊的 讲解令人红了眼眶,"一切向前走,不忘来时路。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80年后,今天的大庄科,日新月异。" 以沙塘沟、霹破石、铁炉为核心,大庄科打造了开放式红色教育体验基地,不仅修复了多处革命旧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