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青藏高原抢救“植物界大熊猫”
Ke Ji Ri Bao·2025-07-15 00:54

虽入盛夏,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仍寒风习习。一簇蓝紫色的花朵正迎风绽放,这是"高山牡 丹"绿绒蒿家族的一员——久治绿绒蒿,其名称源于发现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 7月3日,结束久治县野外考察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团 组的科研人员,风尘仆仆赶回所内。 "久治绿绒蒿数量仅1000余株,比大熊猫数量还稀少,处于濒危状态,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 物。"该学科团组科研助理余静雅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学科团组不仅统计了久治绿绒蒿的数量,还开展了样地监测。"余静雅告诉记者,久治绿绒蒿分布 区域狭窄,现有气象数据精度难以满足研究需求。学科团组通过监测气象和土壤数据,试图拿到能完整 体现其生境的数据。 回到研究所,学科团组马不停蹄地开展种群测序。"我们重点关注种群的遗传负荷、有害突变等信 息,这些信息影响了久治绿绒蒿的遗传多样性。"余静雅说。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独特,是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对第四纪冰期响应等科学问题 的最理想区域。久治绿绒蒿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代表,此类植物一般分布地域狭窄,种群和个体数量 低于稳定存活界限,并随时有灭绝风险。 与久治绿绒蒿"同病相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