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汽车级工艺迁移 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 本报记者 罗京 除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外,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积极信号更坚定了夏挺的判断。"具身智能"等新词首次写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头部厂商如特斯拉、比亚迪、小米、华为等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推动核 心零部件需求激增。公司预判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爆发前夜。 "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单台机器人需14-16根行星滚柱丝杠及多台减速器,若年产量达500万台,对应 丝杠市场规模超668亿元,减速器市场超180亿元。"夏挺向记者表示,公司通过年产7.2万套工业机器人 减速器项目、"智能传动系统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及装备协同开发建设项目"提前卡位,瞄准行业机遇。 技术客户协同共降成本 "机器人要走进工厂、家庭,成本必须从10万美元降到2万美元以内。"夏挺坦言,这是行业的共同课 题,而夏厦精密的解法藏在生产细节里。 设备与工艺创新是降本核心。"公司自主研发的内螺纹磨床、内螺纹铣磨一体机床等设备,大幅提升行 星滚柱丝杠螺母加工效率;滚齿、外圆磨等工艺的创新,直击传统工艺效率低、成本高的痛点,叠加规 模化生产后固定成本摊薄可超20%。"夏挺表示。 历经多年深耕,夏厦精密通过持续的工艺创新与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