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龙:走出黄河流域治理新路
Jing Ji Ri Bao·2025-07-15 23:59
生态筑基,筑牢黄河安澜防线。"十四五"以来,甘肃实施了一系列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 著。一是水源涵养能力稳步增强。在甘南草原,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天然 草原产草量和草群高度均达10年以来的峰值。这种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治理模式,为脆弱 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新范式。二是水质提升实现历史性突破。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稳定保持 Ⅱ类标准,黄河流域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56%。三是水资源集约利用成效斐然。甘肃地下 水超采区面积较2016年减少1059平方公里,严重超采区全面清零。 智慧赋能,创新流域治理模式。面对复杂多元的生态治理挑战,甘肃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新路径。通 过构建智慧黄河监测网络,在黄河兰州段建成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51套智能监控设备,形成实时监 控、报警溯源、实景三维的网格化监管体系。该平台将人工监测范围缩小40%,大幅提升污染溯源效 率。通过打造生态科研平台集群,建成甘南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家国家级野外观测 站,整合省级重点实验室37家。设立省级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研发专项,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生态技术 攻关。通过推动流域协同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