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验田”到“样板间” 解开湖州绿色金融的实践密码
Jin Rong Shi Bao·2025-07-16 07:18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废弃的深蓝矿坑旁,游客们手握咖啡杯,对着碧蓝的矿湖拍照打卡。几年前,这 里还是裸露着岩石的生态"伤疤"。在安吉农商银行一笔1000万元"生态修复贷"的支持下,这片荒地蜕变 为网红咖啡馆集群,吸引近百名"95后"青年返乡创业,带动周边就业超千人。 这不仅仅是废弃矿坑的重生,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金融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果实。二 十年前,正是在这片土地——安吉县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这一深刻洞见。今 天,深蓝矿坑的蝶变生动诠释着"含绿量"与"含金量"息息相关——关键在于能否找到那把转化的金钥 匙。 今日的湖州,正以绿色金融改革的锐意创新,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通向共同富裕 的"金"桥。 "让公益项目产生经济效益" 把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坑变成今天的网红打卡点,这背后是一套系统性工程。 此前,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治理投入不足、产权关系复杂等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费用极高,地方 财政难以承受。同时,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体量大、周期长,市场潜力并未有效释放,一些企业较为谨 慎,不愿或无力承担修复成本。过去相关方考虑到资源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需求挖掘不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