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产业周期安徽懂“科创”更懂“生态”
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装配一架通航飞机。新 华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陈雯 张海帝 王健生 王传福带领比亚迪革新行业标准、尹同跃率奇瑞车队远征海外、李斌提出换电网络重塑出行模式、余承 东以鸿蒙智驾引爆市场热潮……这些改写全球新能源汽车版图的领军者,都有着"安徽籍"的创新基因。 合肥打造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集群,芜湖低空经济产业园"不出园区造通航飞机",铜陵铜基 新材料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蚌埠建成全国领先的MEMS晶圆生产线——这些产业矩阵 的培育,都离不开安徽"科创+生态"的底层逻辑。 是什么让安徽既能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也能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焕发新生?近日,本报记者跟随"活力 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赴合肥、芜湖、蚌埠等多地深度调研,探寻拥有优质科创基因的安徽在现代 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产业数据: 安徽的"高光时刻" 数据印证着安徽的产业爆发力。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汽车产量达357万辆, 占全国比重超1/9;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跨越百万大关至168.4万辆,占全国比重超1/8。合肥集聚江淮、 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