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龙:亚裔故事不该被简化成“受害者叙事”
Zhong Guo Xin Wen Wang·2025-07-23 02:08
作为在纽约华裔美甲店成长起来的观察者,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游天龙深 知其中的误解与偏见,所谓"被管控"是语言障碍,"低薪"不过是旧数据的误导。 这场由偏见引发的争议,让游天龙成为亚裔社区反击刻板叙事的参与者,也开启了他的学术探索。 2000年,游天龙的父母在纽约开始做美甲行业。"我曾帮他们搭建网站、管理账户、做在线预订系 统。那时候才发现,这个行业里藏着太多亚裔的生存智慧。"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徐文欣)2015年,《纽约时报》一篇《漂亮指甲的代价》将纽约美甲行 业贴上"剥削""污染"的标签。 报道引发了纽约州对美甲行业的加强监管。此后,一场场有组织的抗议活动在纽约展开。一些新闻 网站对之前《纽约时报》采访过的美甲沙龙工人进行回访,发表了后续报道。亚裔美甲师和社区成员也 行动起来,有人雇来游说公司、有人罢工、有人通过打官司维权。 随着抗议和批评声浪的高涨,《纽约时报》的报道陷入反复争论,最终承认该报道存在偏见,并且 过度概括了美甲行业的问题。 "外界总觉得亚裔'温顺',其实我们有自己捍卫生存空间的方式。"带着这些观察,游天龙开始对20 多位美甲店老板和工人的访谈。他发现老板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