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之下,古建筑如何“未病先防”
Ke Ji Ri Bao·2025-07-25 02:02
在那场持续强降雨中,山西共有1783处文物受到影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61处城墙发生坍 塌。经检测,平遥古城夯土城墙的水分含量达20%—25%。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检查后认定,坍塌由自然 灾害造成。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世界遗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破坏尤为 直观和剧烈。以暴雨为例,持续的强降水一旦发生,即使单日降水量不大,也很可能导致古建筑的屋顶 渗漏、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甚至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如果降水后出现高温和暴晒等天气,会导致温湿度剧烈变化,加速建筑材料的老化,致使彩 画及油饰开裂。而湿度的增加还会促进霉菌的生长和生物病害的增多,导致古建筑构件霉变。 原标题:气候变化之下,古建筑如何"未病先防"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和生态失衡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日益严峻。根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全球六分之一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 日前,第一届气候变化下古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相关专家对此展开讨 论。 气候危机下的"脆弱文明"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安海,对2021年10月山西那场反常的强降雨记忆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