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观察:当机器人走向台前,大模型在幕后竞速落地场景
7月26日-28日,上海世博展览馆,正成为人形机器人盛大的秀场。 在宇树科技的展台,两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擂台上演"格斗赛";不远处的数字华夏舞台上,仿生机器 人"夏澜"正与真人Coser共舞;而在智平方的展台,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则在熟练地为观众制作冰淇 淋,还能随时切换角色,敲上一段激昂的架子鼓。 与此同时,在大模型论坛上,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展示的人形机器人,正对着PPT侃侃而谈,风 趣幽默地讲解着"长安的荔枝",甚至还能随时停下与观众互动问答。 这些能与人自然交互、完成复杂任务的"新物种",吸引着大量观众和无数闪光灯。机器人,已成为这届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最受关注的"显眼包"。 然而,当目光穿透这些日益灵活的物理实体,一场更深刻、更务实的变革正在产业的"幕后"悄然发生。 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相较于前两年"百模大战"的喧嚣,今年关于大模型的讨论似乎"降温"了。但这 并非热度消退,而是大模型正在从喧嚣的台前走向务实的幕后,集体聚焦"落地"这一核心场景。 从华为首次在线下展出为大模型训练打造的昇腾384超节点,到阿里通义千问宣布模型下载量突破4亿、 腾讯发布混元3D世界模型,再到阶跃星辰开 ...